杜拜,阿布達比-寫在旅程之後。比起遊記,本文更像是在旅途之後回想起的種種心得,少了對行程安排有用的建議,只有自己對於城市的各種偏頗想像。
旅途之前,聽聞杜拜是個奢華的全球都市,而阿布達比亦是比台北更安全的旅遊城市。實際到訪,我想杜拜不只繁華,更可用浮誇至極的奢華來形容這個用金錢打造的輝煌都市,而阿布達比也不僅僅只是個安全的旅遊城市,雖比不上杜拜的金碧輝煌,但為了觀光所打造的旅遊"景點",也可說是世界罕見、獨樹一格。
杜拜。富麗的大樓林立,一棟比一棟還有特色卻如彼此競爭般的羅列在城市裡,打破天際線理論瀟灑的聳立於沙漠之中。
整個城市極度以商業和觀光為重心,串聯城市的大眾運輸系統完整卻只涵蓋商業和觀光地區,當地的人們也多以服務業、司機和保全為主。作為一個全球知名的繁華都市我找不到這個城市適合久住的理由,城市裡的一切彷彿專門為觀光客所設計,好像什麼都有卻總又少了點什麼。
杜拜沒有讓我看見窮人的感覺,彷彿窮這個概念不存在這裡,卻無時無刻讓我感受到強烈的貧富差距。或許是跟這裡的人有關吧,這裡沒有金字塔底層的人,只有掌握資源、訂定規則的投資者,構成勞動人口的中產階級和花錢享受生活的觀光客,唯一的共通點是和城市的格格不入。
這是一座沙漠裡的城市,一座矛盾的城市。城市裡的人們彷彿都只是為了這座城市暫時存在,沒有人屬於這裡,這座城市也不屬於誰,少了對城市的依戀和認同,只有來去的過客。
在這個追求人人口中所謂"發大財"的時代,這樣一個表面上光鮮亮麗大家賺著大錢的地方真的好嗎? 這就是大家心目中完美城市該有的樣子? 整個城市的人們每天為著不會久留,不為此地建設的觀光客們服務,賺大錢的背後是否快樂,這樣的方式有著什麼樣的未來? 又會為這座城市創造什麼,留下什麼? 繼續蓋更華麗的購物中心、更繁華的飯店吸引下一批來到此地的觀光客成了這裡永續的唯一方式。這種奢侈令人稱羨,卻也讓人感到可惜。
或許是長年累積下來的習慣,也或許只是為了招攬生意的必要之惡,看臉說話是這裡稀鬆平常的事,走在路上隨時都可以聽到: 你好~ こんにちは~ 안녕하세요~。被認錯倒也無可厚非,但是拜近年來中國旅客在世界各地的業績所賜,亞洲人 = 大撒幣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在這些人的心中,不只是用錢,連語言、基本的應對在這裡都可以清楚感受到完整且不加修飾的歧視。
除了對人種的歧視,這裡也不是個對女性相對友善的國家。因為宗教與文化,婦女往往受到比男生更多的規範與限制,雖然因為外國人的身分少了被許多不必要的規則所束縛,但仍然可以在言行中感受到這裡對男女的差別待遇,而這樣的落差,卻也如同面對亞洲人一樣的理所當然。
被歧視的感覺自然不好受,但無力的是自己能做的真的不多,或許努力當一個友善的旅人就是對旅程、身為台灣人的自己最好的祝福。也期許自己有一天站在比旁人更高的社經地位時,不以膚色、種族、性別的對待每一個人。
杜拜和阿布達比是兩個美麗又好玩的城市,但好玩的前提是建立在遵守資本主義規則底下花錢享受既定規則和刻意營造出的樂趣,這樣的說法或許貶意較多,但對於追求在旅行中實踐自我、發掘自己的人來說,這裡並不是一個適當的地點。相對的,如果渴望在旅行中享受生活,放鬆自己,那杜拜和阿布達比會是一生必將拜訪的地方之一。
感謝全球化的興起,國際旅遊的興盛讓我們有機會一窺這個位於中東的美麗國家。有錢從不是一種原罪,但資本主義和全球化卻讓這個國家的旅遊和人民走向不歸路。
大家來到這裡,帶來了錢,人走了,錢也走了,留下了什麼?
旅遊可以看見一個城市的縮影,讓我們看見文化的底蘊對一個城市和人民有多重要。錢很重要,但在賺錢之餘,或許可以偶爾回頭想想一個城市該有的樣子。一個會影響我們生活、文化、發展的城市絕不是只有金光閃閃的摩天大樓和數不盡的發大財機會,而是有更多值得我們發展與投資的東西,值得我們守護的東西,而這些,才是我們如何定義一個城市的價值和它該有的樣子。